“这些塑料瓶不是盛吃的就是装喝的,有的都用了两三年了。”家住沁园新村的蒋女士收拾了家里的10余个塑料瓶、塑料桶后表示,以前自己还对此感到骄傲,认为这是变废为宝,直到看了报纸才知道许多塑料杯不能加热,而矿泉水瓶、食用油桶也不能重复使用。
蒋女士说,她家里的酱油瓶原来和洗衣液、洗手液一样都是用完后就买袋装的,买了后就倒进原来的塑料桶里。看到报道后,她发现一直盛酱油的桶上没有任何标识,决定扔掉。
10月18日中午,根据市民张喜的报料,记者在走访了招商城批发市场后发现,店铺中的塑料容器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塑料杯、塑料餐具、婴儿奶瓶等,颜色各异,形状不一。
记者随手翻看发现,没有安全代码的塑料瓶不在少数。很多塑料杯只有一层简易的塑料薄膜外包装,杯子上没有任何标识,有的连生产厂商、地址、电话也没有。记者看到一套形似乐扣的塑料盒子,一问价钱,5只盒子售价50元,而在超市,同等规格的塑料保鲜盒至少要卖200多元。记者细细查看了一下,这些塑料盒上均没有明确标示生产厂商。当记者询问该塑料杯的产地时,老板表示,“这么便宜的盒子,管哪里产的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