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记载,雍正皇帝曾表示过,他尤其爱好亮红和紫色的玻璃瓶。根据分析,当时这2种色彩应该是通过在玻璃配方中加入金(被溶化成粒状的金属)实现的。从康熙及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证明,此技术是进口到中国的,用于装饰瓷器的红、粉及紫色珐琅就是从拥有“金”的红玻璃中提炼出来的。

一般人们认为御制玻璃到18世纪后期进入衰退期,以后更是没有特色玻璃器出产,但菲恩珍藏的一对仿玛瑙透明玻璃盖杯挑战了这种说法。此玛瑙色质量非常好,盖杯上带有工整嘉庆年制款。他收藏的另一件同治透明蓝玻璃鼻烟壶可说是对自康熙年间开始的御制玻璃系统做了一个补充。他的类似藏品十分多样,从这些收藏中,可窥中华文明一斑,下面就来领略一下古人制作的艺术玻璃器。

图1:仿绿松石色玻璃橄榄瓶,乾隆年制楷款,长颈,肩、颈部修长,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匀称秀美。瓶体似橄榄,故名。呈现天蓝色仿松石绿。
图2:清代天蓝玻璃长颈瓶,瓶直口,长颈,鼓腹下敛,圈足,通体天蓝色,不透明,光素无纹饰,表面光滑,线条流畅。图3:清代白玻璃长颈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为不透明白玻璃,光素无纹饰,呈现白玉般润泽的质感,口沿处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