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压&吹法的发明(Press&Blow Process) 在1880年以前已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制瓶工艺的设想,许多研究者努力把早已发明的并投入生产的器皿压机工艺作为玻璃瓶制瓶工艺的第一步。1882年,亚博加斯特(Arbogost)在美国获得一项专利,其内容包括利用压型、转移、随后在另一个模子内吹成成型的玻璃瓶子。利用此项专利的原理,便开创了用压&吹法制造广口瓶的半自动制玻璃瓶工艺的时代,玻璃液得到100%的利用。1885年已经能够用机器生产螺纹口的家用罐头玻璃瓶。使制玻璃瓶工业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大概与此同时在1885年英国的阿什累(Ashley)提出了用吹&吹工艺生产小口玻璃瓶的基本原理。他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必须把初型模倒置,模底向上敞开,才能有足够大的开孔来接受玻璃料滴。同时玻璃瓶口必须首先成型,要使料胚转向成模,还必须借助一个口钳来进行料坯的翻转和转移。经过反复试验,发展出在初型模中采用压缩空气进行“扑气”(Settle Blow)和“倒吹”(Counter Blow)的工艺。直到今天,虽然这种工艺进行过许多改进与改善,但基本原理仍然未变。
以上二种制玻璃瓶方法,其原理均是先做成一个初坯,初料胚与玻璃瓶成品就像婴儿与成人一样。此初坯已有了完整的瓶口。然后由人工或者机械将此初坯移放进成模中,将其吹成最终瓶形。做出最终的产品。
人们称此为制瓶二步法,此二项制瓶工艺的发明,使得制瓶时瓶口与瓶身一次性完成,并使玻璃液100%得到利用,使得制瓶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